白云山 |
發表時間:2012/12/4 8:59:00 訪問次數:次 |
景點介紹: 廣州白云山屬嶺南丘陵地形,最高點海拔382米,自古以來就是羊城有名的風景勝地。60年代和80年代,白云山分別以"白云松濤"和"云山錦秀"勝景兩度被評為"羊城新八景"之一。清末時有白云寺、雙溪寺、能仁寺、彌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館、明珠、百花冢等名勝古跡。每逢九九重陽佳節,羊城人民更以登白云山為樂事,屆時,扶老攜幼,人流熙熙攘攘的熱鬧場景便構成羊城一幅獨特的風情畫。 千百年來,白云山名勝古跡雖多,但屢經興廢遺存很少,尤以近百年來歷經滄桑,頻遭破壞,到解放時,只剩下“天南第一峰”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斷壁殘垣。解放后,白云山才獲得新生,廣州市政府組織群眾,廣植林木,修筑了10個水庫,開辟公路溝通南北,修建山北、山頂公園及山莊、雙溪旅舍,重現了白云山萬木蔥蘢、生機勃勃的園林景觀。 目前白云山風景區從南至北共有7個游覽區,依次是:麓湖游覽區、三臺嶺游覽區、鳴春谷游覽區、摩星嶺游覽區、明珠樓游覽區、飛鵝嶺游覽區及荷依嶺游覽區,區內有三個全國之最的景點,分別是:全國最大的園林式花園——云臺花園;全國最大的天然式鳥籠——鳴春谷;全國最大的主題式雕塑專類公園——雕塑公園。 白云山有豐富的自然資源。白云山地處我國南方,屬亞熱帶氣候區,植被種類相當豐富,擁有各種植物876種,其中有5種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:鵝掌揪、土治香、降香黃檀、油杉、大葉竹柏等。野生的657種植物中,許多種類具有潛在的經濟價值,如用材樹種86種,藥用植物343種,野生觀賞植物97種。目前白云山的綠化覆蓋率已達95%以上,據統計,白云山目前共有綠化面積4.2萬畝,每天可吸收2800噸二氧化碳,放出2100噸氧氣,可供近300萬人正常呼吸之用,被稱為廣州的“市肺”(所謂“市肺”,就是指白云山位于城市中心,山上大面積綠化,是個天然蓄水的固態水庫,是個抗御自然災害的天然屏障,又是空氣凈化器和調節器)。據測定,白云山空氣質量已達國家一級標準,噪聲質量達國家o類標準,地表水質也達到國際規定。一些山澗水、泉水甚至可以直接飲用。 白云山有十分濃厚的文化沉淀,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黃婆洞的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的遺址;秦末高士鄭安期隱居在白云山采藥濟世,并在白云山“成仙而去”;晉代人葛洪曾在白云山煉丹,著有《抱樸子》這部道家名作;南梁時景泰禪師來此建寺,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廟,還留下“景泰僧歸”一景,是羊城舊八景之一。唐宋以后,陸續有杜審言、李群玉、蘇軾、韓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詩,他們的詩文寓情于物,成為嶺南寶貴的歷史精神財富。明清的羊城八景中,白云山占其三:“蒲澗濂泉、景泰僧歸、白云晚望”。中國近現代革命的抗法、甲午戰爭等人物也曾在此留下足跡。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,老一輩革命家朱德、董必武、郭沫若等曾留下題詞,周恩來總理、陳毅副總理等曾在當時被譽為“南國釣魚臺”的白云山山莊旅舍進行過國事活動。改革開放以后,黨和國家多位領導人及國際友人也都曾在此觀光并題名,為白云山風景區留下了不少墨寶。 隨著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,白云山已漸漸被市區所包圍,完全融入到城市中,成為人們閑時休憩的好去處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參觀,全年景區客流量近500萬人次,日均客流量達2—3萬人次,尤其是重要節假日(如:國慶、五一、重陽、中秋等)全山最大客流量達10—20萬人次,值得一提的是:白云山每年接待離、退休老人近百萬人次,這在全省公園里是屈指一數的,這是由于白云山的地理和環境優勢所至。廣州碑林 前身是白云寺,寺建于宋朝,是廣州歷史悠久的古寺之一,毀于抗日戰爭。1992年由廣州市政府投資,在此新建了廣州碑林,于1994年對外開放。 一進碑林,首先看到的是兩座氣勢磅礴的九龍柱。它高6米,直徑11米,重9.9噸,用青石雕成,柱上端有9個并列環繞的龍頭,其重量、高度、直徑及雕刻工藝均稱全國龍柱之最。
|
|
|
廣州旅游熱門線路 |
|
上一景點:
已經是第一個景點了
|
下一景點:
寶墨園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