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汀,又名汀州,地處福建省西部,為閩贛兩省的邊陲要沖,是著名的革命老區。全縣設11鎮8鄉,總人口48萬人,總面積3099平方公里,是福建省第五大縣。長汀為丘陵地形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,年平均溫度18.3度,最低氣溫零下7.4度,最高氣溫39.4度,年平均降雨量1731.9毫米,適宜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長。是閩西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發源于長汀境內的汀江是客家母親河,汀州城是歷史上客家人聚居具代表性的城市。 但凡描述長汀,人們總愛引用新西蘭女作家路易·艾黎的話:“中國有兩個最美麗的小城,一個是福建的長汀,一個是湖南的鳳凰。”這句話聽得多了,就成了標簽似的名言。 悠久的歷史給長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,如巍峨聳立的唐代城樓三元閣、唐代大歷四年(公元769年)修建的古城墻、獨特罕見的唐宋“雙陰塔”古井;還有革命遺址:長汀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、中央紅軍醫院舊址福音醫院、周恩來舊居——中華基督教堂和劉少奇舊居——水東街204號。所有這些,足以使人領略汀州古城的歷史風采,無愧于“中國兩個最美麗的山城之一”。 長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、客家首府,著名的八閩汀州故地和福建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。長汀從盛唐到清末均是州、路、府的治所,亦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,有“客家大本營”和“客家首府”之稱,每年都有大批港、澳、臺及東南亞各國的客家人來汀尋根。而繞城而過的汀江更被喻為客家人的母親河。

穿過三元閣寬厚的門洞時,忽然之間,高樓大廈和車馬喧嘩在瞬間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展現在眼前的古樸小巷,柳暗花明之間,竟已踏入長汀的老城區。徜徉在老街和古建筑之間,很容易就忘記了今昔何昔。走進這些民居,仿佛走入了一段歷史,走入了一件件中國古代藝術作品中。從陳氏宗祠到賴氏坦園宗祠,再到紫云公祠,從門牌到屋里每一處的雕梁畫棟,無不精美絕倫,仿佛在訴說著它們當年的輝煌。曾聽人說福建客家民居十分重視門樓建筑,有“千斤門樓兩屋”的說法。 鳳凰在烈火中重生,經歷了革命的圣火沐浴的長汀古城,在天地山水之間越來越燦爛,越來越美麗。